中新网兰州12月10日电 (赵宝巾 刘玉桃)“我不仅收获了很多跨国友谊,也特别留恋在甘肃的生活。”今年刚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的曾子轩,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如今已担任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政府议员顾问,他希望以后能成为两国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在中国,每个民族的舞蹈都很迷人,所以我很喜欢中国舞,也很喜欢中国文化。”来自莱索托的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学生茉莉是一名小“网红”,拥有10万粉丝的她热衷于传播中国文化,立志要做一名跨文化交流“使者”。
图为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节表演加纳歌舞剧。(资料图)西北师范大学供图
“这里的风沙治理很有智慧。”2023年10月,在“感知中国—与八步沙的绿色约定”社会实践及文化体验活动现场,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俄罗斯等9个国家的27名国际青年撸起袖子开展压沙活动,实地体验开沙沟、铲黄沙,近距离感受“中国智慧”。
从个人到团队,从热爱到传播,文化架桥、文明互鉴,中国故事远扬海外,深入人心。这背后,一次次留下西北师范大学的足迹。
育丝路英才担文化使命
目前,西北师范大学已累计培养来自50多个国家的本科、硕士、博士和语言进修生2800余人,他们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使者。
2018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的哈萨克斯坦留学生马帝,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中国文化和中国美食,他在俄罗斯莫斯科红场附近经营一家兰州牛肉面馆,向俄罗斯民众展现中国味道、兰州味道。同时,马帝还在俄罗斯创办了“俄罗斯东方木业有限责任公司”,担任起文化互通的“青年使者”。
图为西北师范大学“中华语言文化本科学历班”学生学习。(资料图)西北师范大学供图
目前,该校已形成“向西为主、聚焦中亚、辐射北非、特色发展”留学生教育培养模式,打造出“留学甘肃·留学师大”来华留学教育品牌。
“我们致力于培养具有‘开放包容、开拓进取’的人文气质以及‘通语言、擅教学、会交流、懂规则’的高水平复合型汉语国际教育和国际交流人才。”西北师范大学校长王占仁说。
架文化桥梁讲中国故事
2019年来到甘肃,在该校执教的俄语教师玛利亚,目睹了这些年西北师范大学持续不断向好发展。
玛利亚对中国的情缘,源于她同该校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李莉副教授的“友谊”。当年在俄罗斯求学的李莉,经常把中国的发展变化、西北师大这所老校的情怀担当讲给玛利亚听,这让玛利亚对这里产生了极好的印象。
如今,这对“姐妹”同事携手设计课堂教学、探讨俄语学习、培养优秀语言人才。她们的学生也遍布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活跃在外事外交、公安边检、石油机械、教育科研、新闻出版等领域。
玛利亚和李莉也正在努力做好甘肃人文基因的文化传播,用俄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近年来,西北师范大学与希腊雅典大学、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波兰波兹南密茨凯维奇大学等30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高水平大学建立合作关系。该校还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国际人才合作培养项目”和“促进与俄白乌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年派出师生40人出国研修。
目前,西北师范大学已同海外7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并开展各种形式的务实合作,并且在学期/学年制交换生、“N+N”双学位项目、短期学分课程和文化体验活动等传统合作模式基础上,与外方合作院校协商设计学术能力提升专题定制项目、实践导向的全球文化浸润项目等新合作形式。
搭合作平台创办学特色
“西北师范大学中亚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4月,是学校重点建设的人文社会科学基地之一,主要集中于中亚语言与跨文化研究、中亚法律翻译与研究、中国与中亚跨境旅游资源开发与研究以及中亚历史与丝绸之路文明史四大研究方向,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智库支持。”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中亚研究院院长田澍介绍说。
图为西北师范大学组织编译的《哈萨克斯坦常用法律》在哈萨克斯坦举办首发仪式。(资料图)西北师范大学供图
近几年,西北师范大学中亚研究院围绕中亚政治与法律、中亚旅游、中亚语言文化、中国与中亚国家人文交流与合作等内容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0多部,获批科研课题30多项,其中重大研究课题3项,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同时,该校还与中亚国家高校联办了五届“中国与中亚人文交流与合作国际论坛”,主办《中亚研究通讯》,编辑出版《中亚研究集刊》等,逐渐形成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人文交流合作的多学科学术合作平台体系。
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贾宁表示,今后,学校将以教师教育合作为抓手,育“英才”、架“桥梁”、创“特色”,不断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在拓展海外合作伙伴、提高国际学生培养质量、中外合作办学、培养复合型国际人才等领域取得更多成就。(完)
中新网北京12月10日电 据赛事组委会消息,12月10日,2023年中国铁人三项联赛总决赛暨城市家庭铁人三项赛(深圳盐田)在深圳盐田大梅沙海滨公园以及周边区域举行,这是中铁联赛首次来到深圳。本次比赛设全程分龄组、半程分龄组、体验组、超短距离组与家庭接力组,其中全程分龄组为奥运标准竞赛距离51.5公里,半程分龄组为25.75公里,其余组别竞赛距离约9公里,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53名参赛选手报名。
上午8点10分,赛事开幕式在大梅沙海滨公园举行。8:30,随着发令枪响,男子、女子全程分龄组比赛正式打响。除男子20-25岁以及男子26-29岁组别集体出发外,其余组别均为滚动出发。本次比赛是2023赛季中铁联赛总决赛,大梅沙海滨公园内可谓是“群星璀璨,高手如云”,李郴、Benjamin David Deady、林成丹、冯家杰、敖翔、沈艳、李卿月、徐莹等众多明星选手悉数参赛,他们的出场也为比赛的结果增添了很多悬念。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无锡市铁人三项运动协会的Benjamin David Deady以02:01:34的成绩获得男子全程分龄组总成绩冠军及男子全程35-39岁分龄组冠军,同样来自无锡的林成丹凭借其在自行车赛段的出色发挥,以02:06:56的成绩获得全场总成绩第二以及男子全程35-39岁分龄组第二,20-24岁年龄组、太原疯狂铁人三项协会的胡琛昊在跑步阶段发挥出色,后来居上,以02:07:55的成绩拿下男子全程分龄组总成绩第三及男子全程20-24岁分龄组第一,为自己本赛季画上圆满的句号。
在女子全程分龄组的比赛中,女运动员们同样发挥出色,她们以坚韧不拔的铁人精神和高超的运动水准为大家呈现了一场颇具看点的精彩对决,同时也赢得了现场观众的呐喊助威与直播观众的隔空加油。最终,来自上海欢乐铁三俱乐部的徐麟摘得女子全程分龄组的冠军,成绩为02:22:12;吉林大学铁人三项俱乐部的徐莹以02:24:07的成绩获得女子全程分龄组总成绩第二;来自北京龙缘铁人三项俱乐部的季思铭获得女子全程分龄组全程总成绩第三名,成绩为02:30:53。
半程分龄组方面,经过激烈的角逐,男子半程分龄组全场前三分别为上海欢乐铁三俱乐部王世江、温州市铁人三项运动协会麻朋坤及孙文程,他们的成绩分别为1:05:52、1:07:37及1:08:44;女子半程分龄组全场前三分别为上海欢乐铁三俱乐部李海英、北京龙缘铁人三项俱乐部李懿文及无锡市铁人三项运动协会杜璐璐,成绩分别为1:17:28、1:21:00及1:21:21。
盐田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东部,东起大鹏湾揹仔角,南靠香港新界,西连罗湖区莲塘,北依梧桐山,依山傍海,环境优美,风光绮丽,拥有丰富的山海旅游和历史文化资源。赛事由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盐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为赛事支持单位,由北京奥天国际体育发展有限公司独家运营。(完)